AI指导的机器人手可以“学习”拾取不同形状和硬度的物体
走向其他物体似乎是一项无意识的任务,但这项行动需要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才能完成,人类花了数百万年时间才进化出来。现在,机器人正通过人工神经网络获得同样的能力。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,一只机械手通过三种不同的抓取动作“学会”抓取不同形状和硬度的物体。
这种发展的关键是一种叫做脉冲神经元的东西。就像大脑中的真实神经元一样,脉冲神经网络(SNN)中的人工神经元一起对时间信息进行编码和处理。研究人员研究SNN是因为这种方法可以深入了解生物神经网络的功能,包括我们人类自己的神经网络。
德国卡尔斯鲁厄FZI Forschungszentrum Informatik的研究科学家胡安·卡米洛·瓦斯奎兹·蒂克(Juan Camilo Vasquez Tieck)说:“类人机器人或仿生机器人的编程非常复杂。”“而传统的机器人编程方法并不总是适合利用它们的能力。”
蒂克说,传统的机器人系统必须进行广泛的计算,以跟踪轨迹和抓取物体。但像Tieck这样依赖SNN的机器人系统,首先训练其神经网络来更好地模拟系统和物体的运动。之后,它通过实时适应运动,更自主地掌握项目。
Tieck和他的同事们的新机器人系统使用了一种现有的机械手,叫做Schunk SVH 5指手,它的手指和关节数量与人手相同。
研究人员在他们的系统中加入了一个SNN,这个系统被分成几个子网络。一个子网络单独控制每个手指,或者弯曲或伸展手指。另一个问题涉及每种抓取动作,例如,机械手是否需要进行捏合、球形或圆柱形运动。
对于每个手指,一个神经电路利用马达的电流和关节的速度来检测与物体的接触。当检测到与物体接触时,控制器被激活以调节手指施加的力。
Tieck说:“这样,一般抓取动作的动作可以适应不同形状、刚度和大小的物体。”当物体移动或变形时,该系统还可以快速适应抓取运动。
机器人抓取系统在10月24日发表在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上的一项研究中进行了描述。研究人员的机械手在不知道物体属性的情况下,用三种不同的抓取动作来抓物体。目标物体包括一个塑料瓶、一个软球、一个网球、一块海绵、一只橡胶鸭子、不同的气球、一支笔和一个纸巾袋。研究人员发现,首先,捏捏动作比圆柱形或球形抓取动作需要更高的精度。
Tieck说:“对于这种方法,下一步是整合基于事件的摄像机的视觉信息,并将手臂运动与SNN相结合。”“此外,我们还想用触觉传感器来伸展手部。”
他说,长期目标是开发“一种系统,可以执行与人类相似的抓取,无需对接触点进行密集规划或进行严格的稳定性分析,并且能够利用视觉和触觉反馈来适应不同的物体。”
相关新闻推荐
-
AI指导的机器人手可以“学习”拾取不同形状和硬度的物体
-
菲亚特动力科技与 COMAU 协作,将工业 4.0 化为现实
-
TKA手术机器人助手已完成原型测试
-
利用具有化学编码智能的微型机器人,消除身体内的激素污染
-
手术机器人正在改变医疗行业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
-
双工具结合的系统,让导航更精准,花费时间和成本更少!
-
自主移动机器人对树叶进行取样并测量其需水量
-
强生公司推出了新的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
-
机器人通过观察少量演示来学习执行新任务 如自动驾驶
-
搭载红外热像仪的无人机,可应用于光伏电站的监控工作!
-
强生与IAM合作 实现医疗供应链的部分自动化
-
超现实的机器人房屋:满足你所有的想象和需求
-
弹性聚合物自愈机器人 受到损害能自动愈合
-
亚马逊将解雇无人机项目员工 转向外部采购
-
这个机器人手臂“学会了”局部去除软组织术
-
DOANet:让无人机更有效的搜索救援,更精准的声源定位!
-
观察魔方受到启发,研究出新颖的可重构关节的设计!
-
安徽首个APOTECA配药机器人正式“上岗” 全程配药不用人工操作
-
信息系统中的机器人技术,让我们生活更便利
-
万物皆可机器人:新型电磁喷雾可以将物体转化为微型机器人
-
蜘蛛机器人开始太空维修工作 将用于NASA的在轨维修任务
-
Rapid Robotics推出“开箱即用”的操作机器人
-
有关人员测试机器人集成系统,方法有趣并且覆盖信息更广阔
-
对激光雕刻“改头换面”,有效地提高了效率节省了能源!
-
人形机器人Pepper 在捷克医院成功上岗
-
OnRobot推出适用于苛刻应用的新型夹持器
-
GDU新型无人机Saga 搭载红外摄像头承受2.2磅负载
-
ABB推出全新“紧凑型”喷漆机器人 主要针对汽车制造业
-
新型折纸机器人:既能牢牢抓住重物,又能轻轻抓取易碎物品
-
Rapid Robotics为编程机器人筹集5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
还没有人评论哦,抢沙发吧~